消费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玩乐论坛/消费动态/ 正文

简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导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国情出发,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正是从这一国情出发,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重点和难点。

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却有继续扩大之势。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突出反映在粮食生产滑坡、农民增收困难、基础设施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方面。

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明确了要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中央在2004年“1号文件”中提出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451亿元。

2005年的中央“1号文件”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上年又增加251.4亿元。

由于这些政策措施的强力推动,以及市场粮食价格回升和气候比较有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转机。

2005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

具体来说,首先,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还不适应,特别是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目前粮食生产能力比历史最高水平大概减少500亿斤。

其次,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很差,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的,灌溉设施严重老化,主要还是靠天吃饭。

由于投入不足,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年欠账比较多。

目前,全国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70%。

第三,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仅仅在45%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至30个百分点,并且科技推广能力比较弱,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在30%左右。

第四,农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

我国自然灾害每年都频繁发生。

在市场风险方面,由于一些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农民增产不一定增收,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正像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为的那样:“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只有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才能在本世纪头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常重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