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一词出自何处(东道主)
是古今异义古义:指东道的主人。
今义:是从其古义引申来的。
指请客的主人,也指会议、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
已与方向无关了。
出处:《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节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译文: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
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
扩展资料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其中,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后“许”,行文波澜起伏,颇具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