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玩乐论坛/消费动态/ 正文

中考是什么意思 中考是初中升高中吗(中考是什么意思)

导读 遏制择校,撬动教育公平的支点 “那是一段艰难历程。”王女士的孩子去年中考,为了孩子能考上理想中的“重点高中”,做饭、接送孩...

遏制择校,撬动教育公平的支点 “那是一段艰难历程。

”王女士的孩子去年中考,为了孩子能考上理想中的“重点高中”,做饭、接送孩子、陪读等等工作全家人分工明确,孩子的成绩在全家人的努力下进入了“重点高中”公费生录取分数线。

但由于孩子小学时便是“择校生”,王女士还得为进入公费生分数线的孩子再掏2万多元。

孩子拿着通知书上学时,家人和孩子竟都瘦了一圈。

“全家人这么努力,还不都是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高中’升学率高,孩子才能考上好大学,有好前程……”王女士和家人一直这么认为。

像王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升学率和重点率,都是学校招生简章中的关键词。

而每年高考之后,各中学门口高挂横幅,上书升学率、上线率和重点率,已经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事实上,无论是哪所重点中学,都无法承受由升学率牵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学校以升学率为筹码,从家长手中换取择校费和优质生源;家长以金钱为代价,预支孩子未来可能的高分。

这是一条难以斩断的利益链。

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为了学校自身的利益,也为了守住对家长的“承诺”,校方选择“轰轰烈烈搞素质,扎扎实实抓应试”。

于是,为了择校,许多孩子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了备战征程:学特长,上奥数班等。

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80%的小学生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数班、兴趣班和考级班,并多数在两个以上。

加强班、重点班、实验班也应运而生。

被选拔出来的一部分人成为应试教育的“精英”;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则长期在考试的失败和受挫中生活。

以升学率为根本驱动力的教育模式,直接打击了素质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教师不再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学生为目标,相反,成为打造高分机器的工匠。

择校违反现行就近入学政策,并常常表现为以分数择校、以权力择校、以金钱择校等不正常现象,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不仅动摇了教育公平的根基,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

择校,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侵害”,这种现象受到社会各方诟病。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还教育公平本来面目,从去年起,我市对中考进行改革——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分为统招公费生和择校生,取消自费生。

统招公费生要占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70%且100%实行定向招生,即定向指标全部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择校生实行按考生志愿、择优录取的办法,继续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择校生招生比例不得超过当年本校招生总计划的30%。

为避免以往出现的大班额问题,今年招生学校要申报招生容量,市教育局进行审查,班额不准超过56人。

同时,我市还出台文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一律禁止“择校”。

初中阶段择校生中考不享受定向待遇,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下拨定向指标时,择校生不占分配基数。

文件出台后,择校生纷纷回流。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水泉一中去年在校生401人,择校生回流后,现有在校生456人。

遏制择校,使生源少的“弱势”学校重新焕发了生机。

遏制择校政策的出台,切切实实的刹住了择校风,也使更多学生和家长受益:仅以经济层面为例,去年,太平区被我市两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的考生比2005年多194名,去年择校生的收费标准是2.16万元,这意味着仅太平区就有194个学生家庭节省了419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