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玩乐论坛/消费动态/ 正文

保健品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保健品市场)

导读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我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到2000年,我国保健品产值达到500亿元,利税1...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我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

到2000年,我国保健品产值达到500亿元,利税100亿元,保健品生产的企业总数、产品品种、年产值和实现利润已占医药类企业总量的50%以上,成为中国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行业。

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2.9%和56.8%,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30%的速度快速增长。

同时,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使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得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

再者,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入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一老一小”(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使参茸滋补类的保健品消费大幅上扬。

现代家庭对独生子女成长的期望,使家长舍得在营养保健品上投资,这就为滋补壮体型、益智型、营养均衡型、食疗型等保健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特别是在“送礼送健康”新时尚潮流的引导下,保健品成为节假日送礼的重要选择之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期间这5个月的保健品销量占到全年销量的65%以上,成为保健品产销旺季。

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保健品销售总额将突破1000亿元,表明在新的世纪里,保健品市场将继续扩大,保健品行业将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

保健品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保健品产业已有快速发展,但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保健品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是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

据统计,我国共有保健品企业3000多家,其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总数的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10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小型企业占了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

截至2000年6月,我国已批准的保健品有2453个品种,但在市场可见到的仅700余个,而真正有市场份额的不足百个,能长期站得住脚的产品更是为数不多。

二是过分依赖广告促销,不利于提高质量水平。

有些企业的广告费高达销售额的30%以上,从一开始就陷入研发低投入、广告高投入的怪圈。

在广告宣传中,又较多地存在夸大宣传现象,惯于使用“概念炒作”,把它作为保健品“造市”法宝,实际上成为保健品“短命”的硬伤,这使得保健品产业常常陷入了“概念—市场—概念”的经营误区。

三是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不利于提高科技含量。

目前,不少专业保健品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开发投入少,且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较多采用买断经销权或外购产品的办法,使得整个保健品产业的产品层次很低。

据统计,2000年,在全部的保健品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进行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从事新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仅占保健品从业人员的7%。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产品功能雷同现象明显,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血脂和抗疲劳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

四是难以面对国外企业进入,不利于提高市场份额。

目前有20多家国际知名保健品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在中国设立分厂,斥巨资进驻我国市场。

2000年,美国全球健康联盟就与国内药业巨头三九集团签订了在华开展保健品连锁营销的协议;位列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杜邦公司,其生命科学领域中营养与保健的TAKECARE系列产品也开始全面进入我国;国际著名品牌、美国第三代保健食品——维格尔保健食品营养套餐被成都五牛集团以1亿元购得在我国的代理权。

在保健品零售领域,近五年来国外保健品正在悄悄地占领中国市场。

2000年,仅花旗参就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销售了2000多万美元。

目前欧美等国在中国销售的保健品近500种。

这些都说明,中国的保健品企业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五是产业法规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产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

一些违法经营者便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入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在该产业较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这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