貊的同音字(貊)
古代汉族称对东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东北民族——貊 貊 先秦时期北方民族貊字古多作“貉”往往与“胡”连称“胡貊”,泛指貊和北方民族。
《山海经》有貊国,近燕。
《周礼》有“九貉”。
可见其族类之多。
西周时,貊为北国之一, 也可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 白居易的作品 《貘屏赞》(长庆三年,约莫公元八二三年,附录全文如下)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
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
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
适遇画工,偶令写之。
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
因有所惑。
遂为赞曰: 邈哉其兽,生于南国。
其名曰貘,非铁不食。
昔在上古,人心忠贞。
征伐教令,自天子出。
剑戟省用,铜铁羡溢。
貘当是时,饱食终日。
三代以降,王法不一。
铄铁为兵,范铜为佛。
佛像日益,兵刃日兹。
何山不(音:产)?何谷不隳?铢铜寸铁,罔有孓遗。
悲哉彼貘,无乃馁尔。
呜呼!匪貘之悲,惟时之悲! 近来最火红的动物,当属猫熊莫属。
中国古代,它的别名又叫「貘」。
而文人雅士描绘的颇多(附注:太平御览九百零八卷,兽部二十。
有详细资料),但最有趣与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赞」。
文章的来由如下:白居易本来有头痛的问题,延请画工于屏风上,画了猫熊的图样。
为什么呢?因为它「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
皮毛保温、而形象辟邪。
果然自此以后,头不再因吹风所苦,所以写了这篇「貘屏赞」以滋纪念。
至于内容的大意:猫熊吃铁维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铜铁的消耗亦少,猫熊饱食终日,不亦快哉!后来、大量的铜铁被铸成兵器与造成佛像。
猫熊就只得挨饿了。
白居易于此对这可爱的动物,报以同情。
实则,白居易字里行间存有弦外之音:首先,山海经的有关「食铁」的描绘,未必全然尽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
此外、对于铜铁的运用亦颇有微词,战祸频仍,兵器日多。
人心惶惶,佛像随增。
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计,帝王能爱民如子,不轻启战端,怎会有铜铁不足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