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饮品杏皮水成为游客们感受特色的首选佳品
刘军说,敦煌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地方饮品杏皮水成为游客们感受特色的首选佳品,杏皮水也有了更大的市场,做祖传杏皮水的他致力于满足人们的舌尖味道。
敦煌与沙漠共生存。当地人讲,在沙漠种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家住敦煌月牙泉镇合水村的常红说,他的祖先们早年选择种杏树,一是为了改善生态保护家园,再者就是卖杏子赚点钱。
“数百棵杏树,已经陪伴了我们家几辈人成长,是上百年的老树。”常红说,小时候家里最不缺的就是杏子,父母总是把摘下来的新鲜杏子拿去卖,贴补家用。
常红年少读书时,每年6月底至7月中旬,杏子长熟的时候,也是他们兄妹学校放假帮父母下地干活的日子,干一天活儿满头大汗回到家,桌上总会有一小壶晾凉了的杏皮水,一口气喝下去生津止渴。每每这时,父母才舍得拿少部分现摘杏子给孩子们吃,作为劳动奖励。这事直到现在都是兄妹间回忆童年的幸福过往。
如今身为人父的常红说,前些年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临暑假回家,总会电话说想念杏皮水的味道,他便提早熬制好并将其放冰箱冷藏,他觉得女儿到家喝上杏皮水才能有家的感觉。
上述“杏子”是当地特产水果李广杏,其名称来源于西汉飞将军李广的传说,属季节性水果,不易存放。敦煌日照时间长且温度高,当地人把成熟杏子去核后晒成杏皮,以便储藏,再加些枸杞、冰糖等辅料,熬制成杏皮水,夏天清凉解暑,深受人们喜欢。
多年以来,杏树自然成为常红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常红说,“李广杏娇贵得很,生长受天气影响大,去年杏子开花时受了霜冻,市场上的李广杏1斤卖到60元的‘天价’。”
他还说,“虽然李广杏难种,但自己仍坚持精心呵护,为的就是回家能喝上一口杏皮水,几十年的味道丢不得。”
“90后”敦煌籍田小强18岁当兵离开家乡,部队艰苦的训练环境使其意志增强,可唯独家乡杏皮水的缺席成为他军营生涯的遗憾,特别是每次训练完就会倍加思念。之后退伍回家的他再次尝到杏皮水,一解馋气,甚是回味。
田小强说上初中时课业压力大,起早贪黑,由于敦煌的夏季炎热干燥,午休之后仍然容易犯迷糊,他去学校都会装上一杯家酿杏皮水,到了教室之后美美来上一口,神清气爽,酸甜可口。
“儿时吃零嘴的东西现在成为我们全家人的执念。”刘军说,小时候家里院子种着一棵杏树,要么摘树上的新鲜杏儿,要么是晒干了的杏肉,抓一把塞口袋当零食吃。
7月盛夏,中新网记者来到月牙泉小镇,古朴建筑民韵醇厚,一间间商铺鳞次栉比。“杏皮水”幌子的门口,沿街就是条桌条椅,走累了的游客人手一个敞口大碗在这里休憩,碗里汤汁黄澄澄清澈见底,碗底几颗杏子饱满圆润,一些枸杞在其中做点缀,汤水上漂着些许桂花,十分诱人。
撩开门帘走进店铺,一股沁人心脾的杏甜味扑鼻而来,迎门吧台摆放各式各样的瓶装杏皮水,容积不同,价位也从5元至18元不等。刘军介绍说,游客多是顺路看到招牌进来,买几杯拿着就走了,如此方便,还有专门寻店而来的顾客,一般都要坐下来拿碗慢慢品尝。
“针对四季不同气候,我们特意研制出不一样的配方,比如,冬天加枸杞、麦冬等中成药润肺清心,夏天加柠檬、山楂等鲜果健脾开胃。”刘军在操作间说,熬制这满满一锅杏皮水280斤重需要2.5小时,如今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天至少得熬一锅。
杏皮水的熬制工作对于刘军的姐姐刘宏来说,简直就是驾轻就熟。刘宏说,“我坐在店门口,闻着操作间的味儿就能知道锅里该加啥料了,通过感受气温来把控当天的火候和熬制程度,让其有最佳口感……”